(作者:广东省应急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广州)国际应急安全博览会组委会主任 严先东)
一、应急产业面临大考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既是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应急产业的一次大考。
我国应急产业起步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疫情爆发之际暴露无遗:医疗应急物资储备欠缺,市场供需脱节;应急防护与救助以被动执行为主,对突发事件预判不及时;缺少信息化响应机制的支撑,企业技术储备不足等。作为肩负着为应急管理和公共社会安全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资保障重任的应急产业来说,不得不引起从业者的反思。
与此同时,应急企业还要面对疫情冲击下经济加速下行的压力,还要解决复工后如何确保实质性复产的一系列问题,让企业发展受到冲击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备受挑战。
二、应急产业的黎明与当下对策
“危”中有“机”,挑战和机遇并存,疫情爆发既让我们直观地看到自身的短板和不足,找到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空前的关注与与重视,为应急产业的爆发式发展创造了条件。对此,应急产业的当下对策是:
(一)着重发展应急信息化技术
本次疫情的爆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缺乏及时的预警和预判,为了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响应机制,发展应急信息化技术已是大势所趋,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将为应急产业带来新态势和新变革。笔者建议相关企业抓住机遇,加大信息化技术的研发与合作,结合日常生活和市场所需,实现自身硬件、信息技术与服务相融合,形成完整产业链。
(二)着重发展卫生防疫与医疗救援行业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3月2日在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
此次疫情中,公共卫生防疫与医疗救援行业在市场需求与政策趋势的推动下,迎来第一波发展高峰。为了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防止再次发生类似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防疫与医疗救援行业已迎来“发展风口”。
医疗救援是2020中国(广州)国际应急安全博览会十周年的重点展览项目,展会为该项目特设展区,于6月28-30日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举办。疫情过后,市场亟需优秀的公共卫生防疫与医疗救援企业与产品亮相,把握机遇参与展会,掌握行业前沿信息,为企业转型发展和开拓市场奠定基础。
(三)结合中国应急管理联动体系建设,强化政企合作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发布《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以来,我国应急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众多应急产业企业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成为维护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企业要结合应急管理部、国家卫健委、公安部——中国应急管理“三驾马车”的“联防-联控-联治”联动体系的建设,找准自身产品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政企合作,提升企业形象与实力。
(四)国内外市场联合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其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中指出:“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国际合作。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多个国家出现,要加强同世卫组织沟通交流,同有关国家特别是疫情高发国家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
疫情之下,公共卫生防疫与医疗救援产品是全球所需。有关应急企业可借助我国“一带一路”多国合作倡议,同有关国家进行合作,参与当地的疫情防控,进而实现国外市场的深耕拓展。
疫情对应急产业的影响如同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应急企业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才能趋利避害,触底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