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东省应急产业协会执行会长翁冠雄、广东省应急产业协会副会长王郅强)
2020年冬春交替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瘟疫席卷全球。在这场人类共同体保卫战中,重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既能充分展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展现出中国政府和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担当和风范。时至今日,我国的疫情阻击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也紧跟党中央国务院的全新部署,进入补短板、复工复产和恢复经济的战略新阶段。“备豫不虞,国之常道”。回顾一下疫情爆发初期仓促应战的场景,当武汉封城,各地纷纷启动一级应急响应之际,全国一天的口罩需求量已经远远超过常态下一年的用量,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紧急上产能,在短短的两个月中全国就有近9000个企业加入口罩生产行列,日产量从去年的1400万只增加到目前的约2亿只。这虽然解决了时下的供应,但也带来了产能严重过剩的新问题,为此我们将要付出十分沉重的代价,这是我们重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必须要规避的。
重构高效能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既是落实贯彻习总书记国家总体安全观和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执政理念的重大举措,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高标准完成这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学会“弹钢琴”。早在2016年初,习总书记就亲自批示要求全党重温毛主席《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著作,学习掌握其中蕴含的科学工作方法,而“学会弹钢琴”就是毛主席提出的12条工作方法之一。习总书记指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学会弹钢琴。就是要尽力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充分把握时代特点,从国家经济发展全局和国家总体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避免重蹈“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和运动式治理的覆辙。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重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统一战线。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灾害频发,要满足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物资保障需求,必须在政府正确引导和统一规划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地方和社会各界协同作战的威力,形成多元化的应急物资保障储备体系。仍以口罩为例,如果公众具有强烈的安全应急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家每户平时储备少量的口罩,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那疫情爆发初期被动应战的情况就完全可以避免。因此,与其花费巨大的财政开支扩大国家储备规模,不如在以底线思维科学规划国家战略储备的同时,将重点放到加强全民的安全应急教育,并综合运用法律法规和财税金融等政策工具,引导和鼓励民间强化应急物资储备意识,使之成为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定职责和自觉行为;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国家储备、市场储备和居民储备相结合的多元化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新格局。
二、将重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与培育应急消费市场,推动应急产业长效有序发展相融合。我国应急产业起步较晚,产业发展水平与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加上近年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营商环境和民营经济有待改善,由应急管理体系重整引发的投机者纷纷入场,加剧了全国“闻‘急’起舞”的无序竞争,使许多涉急企业,特别是其中大量的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都面临巨大压力,这对于应急产业长效有序发展形成了负面影响。出现这种情况,与应急消费市场培育严重滞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历了疫情狙击战,社会各界和公众对安全应急消费已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趁热打铁,乘重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东风,给予积极引导,营造应急消费氛围,应该是我们补上应急市场培育课,促发和拉动应急消费,为应急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好机会,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必须标准规范先行。我国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得以全面提升,物资供应能力与往昔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并非所有列入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目录的产品,都能达到关键时刻“用得上”的要求。我们有必要综合评估不同地区、不同灾种和灾害级别的特点,针对不同场景的应急救援需求制定适用的物资装备标准、储备保养标准和使用维护标准;要统筹兼顾灾害发生的常态和应对如新冠疫情的突发性巨灾制定物资储备规划;对使用环境和技术具有特殊要求的专用装备,需要制定与之相配套的人才规划;要根据时代特点考虑更加人性化的,能够在应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和保持使用人能力的产品细节,才能精准储备,有效保障,避免资源的浪费。
四、重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需要重视产业供应链建设。现在说到应急物资储备,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出未来的趋势应该将实物储备与合同储备、产能储备相结合。但在具体实施上却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慎重考究,要充分预计到可能发生的各种特殊情况并形成预案。譬如,承担合同储备的协约单位自身遇到不可抗力的原因而不能履行合同怎么办?对产能储备单位,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其自身正常条件下的设计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支撑这个设计生产能力的供应链是否完善?是否有随时可以派上用场的备胎?否则这个产能储备就是空头支票。正如此次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我们开始推动复工复产,但实际上有许多企业是复工了,但却难以复产,究其原因是产业链多个环节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都是环环相扣的,一环有误就会导致产业链崩盘。所以,在实施合同储备和产能储备的时候,必须充分重视产业供应链的建设,要有重组的应急预案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