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东省应急产业协会副会长王郅强、广东省应急产业协会执行会长翁冠雄)
当前,全世界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远比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严重得多。这对于我国正处于尚未完善的应急产业市场环境磨练的中小微应急产业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关乎生死的大考。然而,危机、危机,危中有机!这场危机,也可能是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应急产业有序长效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促使中小微应急产业企业逆势发展、快速崛起的重大机遇。
这次疫情暴露出来我国应急管理及其支撑体系的短板和不足,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就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做出新部署,就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作了明确指示。随后,各级各地政府也纷纷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开始密集调研,制定振兴应急产业的政策措施,如广东省政府已明确将“安全应急和环保”,定为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目前正在抓紧制定行动计划,预计将于近期正式出台。与此同时,抗疫战役又给全民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重视安全,珍惜生命获得全社会的空前共识。疫情给全社会带来的切肤之痛,将促发民众安全消费的神经,导致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变化,逐步转化为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安全应急消费市场提前爆发。
中小微应急产业企业怎样才能抓住这个难得机遇,实现逆势崛起?唯一的答案应该是“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引擎和原动力。创新思维,是中小微应急产业企业有效抵御疫情冲击,逆势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创新不等于天马行空想当然,标新立异博眼球,而且创新也是有风险的。怎样才能实现有效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获得最佳回报?
首先,创新要有底线思维。应急企业创新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向市场提供好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获得合理的利润,实现企业的长效发展。而这些都关系着公共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谓安全无小事,“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已经成为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在此次抗疫斗争中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们在创新中,一定要时刻守住“安全”这道底线,要从创新驱动企业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权衡利弊取舍。与此同时,还要清醒地意识到,任何创新的成果只有在市场的考验中才能逐步成熟,而在此之前,我们的创新有可能在解决了旧问题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所以,要尽可能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提前制定解决预案,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
其次,要勇于突破经验主义的藩篱。实践中最容易犯的毛病是路径依赖和习惯使然,这是实现有效创新的主要障碍。中小微应急产业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学会运用创新思维方式,客观地审视市场需求趋势、产业政策趋向和自身能力资源,准确地找到企业在产业格局中的市场定位和发展路径。这个定位和路径的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能否在技术上形成壁垒,使你的出品具有最优秀的性能价格比,在产业供应链中占据不可替换的位置;二是能否在商业模式上独具魅力,使大多数的目标关联人都愿意成为你的用户和客户,与你同行。这方面要重点规避的风险是过分迷信所谓成功的经验,不管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因为客观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成功的经验无法复制,总结和学习先进经验的目的是避免走弯路,而不是“抄作业”;要经受得起诱惑,学会做减法,在自己最擅长、最有优势的“点”做专做精,只有专和精才能强,因为我们能够支配的资源十分有限,不足以支撑太多;要甘于当好配角,主动融入细分行业生态圈,借力使力,获取最低成本和风险的发展机会。
再次,要善于在“1到100”的区间创新下功夫。与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鼓励强化基础研究,鼓励“0到1”区间创新不同,中小微应急产业企业应该在充分把握市场需求基础上,针对应急实务应用的不同场景,侧重于整合业已成熟的关联技术,形成适用的解决方案、装备产品和服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应用创新,我们将其喻为“1到100”空间,这是中小微应急企业创新的主战场。在这个主战场,中小微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敏锐的市场触角和快速反应能力、低成本的资源整合能力、草根式的抗压试错能力等等,加上配角思维效应有利于避开竞争锋锐,韬光养晦形成的创新成果也容易融入生态圈,让企业在产业链中占据合适的位置,夯实了长效发展的基础。而“0到1”是创新的高危地带,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不管从资源调配能力,还是企业承受能力的角度衡量,都不合适中小微企业轻易涉足其间。
最后,创新必须顺势而为。这里主要包含几方面的意思:一是不管是技术、产品、服务或经营模式的创新,都必须与市场主流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否则无法保障形成有效沉淀,实现后续的更新迭代,保持先人半步的优势,最终被市场淘汰;二是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找到市场的痛点,科学设定创新目标。以消防行业为例,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器剂,都不能同时适用于ABCDEF六类火灾,还有建筑物中普遍使用的“烟感+喷淋”装置,也存在灵敏度过高或过低等问题,如果你能率先解决这些问题,那市场前景应该不会再成为你的困扰;三是要顺人性、重体验。应急经济本质上就是一个典型的体验经济,长期以来我们在安全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为什么收效甚微,关键问题就在于没有让受众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刻骨铭心的感受。我们一直在倡导家庭必须备有灭火器等安全器材,但同样收效甚微,根本原因是现在的灭火器外观和使用上都不人性化,如果我们能把灭火器做成一个艺术品,而且就像手机一样,不需要看说明书,也不需要专门培训,男女老少都能使用,那结果肯定不同。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个自然界的铁律同样适用于中小微应急企业。世界上唯一永恒的,就是不断地变化,作为中小微应急企业,只有面对现实,勇于创新,努力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让自己对社会有不可替换的利用价值,才是硬道理。